2016年11月2日上午,應我院邀請,俄羅斯國際關系與經濟政治學院副院長季莫甯為我院師生做了關于“《1941-1945年偉大的衛國戰争》論蘇聯在戰勝德國和日本法西斯時的作用”主題報告。我院張廣翔教授、李天籽副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會議,世界史、國際政治、區域經濟的同學以及校内其他對報告感興趣的同學參加了本次報告會。
報告的主旨是偉大的衛國戰争。季莫甯教授表示,這個偉大的衛國戰争不僅對蘇聯意義重大,而且對世界意義重大,假如戰争失敗,世界将在日本的統治之中。日軍入侵中國東北之後,中國在國際聯盟請求支援,但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導緻了日本随後開始全面入侵中國,在入侵期間,中國損失了3000萬人民。而在這一時期隻有蘇聯給予了中國幫助。在1941年8月雙方簽署了中蘇戰争協定,開始為了對抗日本建造了許多軍事設施,并且給予了中國1000多架飛機,以及坦克和步兵戰車。此外,蘇聯支援中國期間幫助中國繪制了地圖,其中包括10000位技術人員支持,還有幫助建立黃埔軍校。戰争期間美國支援了日本的研究,雖然美軍也援助了中國11架飛機,但這和蘇聯的援助相比少之又少。戰争期間,日本使用的70%原料都是美國援助的,中國一半人死在美國武器下。而在東北戰場,也有200多名蘇軍犧牲,這顯示了當時的中蘇合作。
在二戰曆史中,美軍在東亞戰場未有大型軍事行動,蘇軍不僅援助中國還有大型軍事行動。在戰争中,蘇軍進一步援助中國,并将日本交上來的武器交給共産黨。蘇軍對中國的軍事援助,幫助中國取得了戰争勝利,發揮了蘇軍在戰争的重要作用。季莫甯教授表示,這場偉大的衛國戰争,展現了中蘇間的友誼。
季莫甯教授演講結束後,師生們報以了熱烈的掌聲。同學積極提問,季莫甯教授也逐一耐心解答。最後張廣翔教授對本次報告進行了總結,報告會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