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索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通知公告 > 正文

關于印發《關于改進伟德victory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評價的意見》的通知

日期:2017-08-30 點擊數:

校内各單位:

《關于改進伟德victory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評價的意見》經2017626日伟德victory校長辦公會第10次會議審議通過,現予以印發,請遵照執行。

 

 

 

吉 林 大 學

201783

 

 

關于改進伟德victory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評價的意見

 

為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創新機制、推動發展,深入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以構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方向,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緊密圍繞我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目标,依據《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改進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意見》(教社科〔20114号)和《教育部關于深化高等學校科技評價改革的意見》(教技〔20133号),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辦法。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弘揚和引領社會主義價值觀功能,優化學術生态,遵循學科發展規律,健全評價制度、完善評價體系,全面推動我校哲學社會科學傳統特色學科的繁榮發展,引導培育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科,服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二、評價對象

以我校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教師為主要作者獲得的學術獎勵、出版的著作、發表的學術論文、提供的咨詢報告、承擔的學術與現實任務為依據,綜合評價個人、團隊、機構的學術水平、服務貢獻及社會影響力等。

三、評價原則

以提升質量為導向,以建立健全符合哲學社會科學特點的分類評價制度為重點,逐步探索建立科學合理、誠信公正的學術評價标準體系,引導和促進我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質量提升,推動我校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觀點、科研方法的持續創新。

質量第一原則。堅持質量優先、兼顧數量的評價導向,制定科學的質量評價标準,落實精品成果和代表作評價制度,突出基礎理論原創性、社會服務水平和影響力。

分類評價原則。堅持不同學科、不同機構、不同團隊、不同學者分類評價的原則,客觀評價基礎研究和對策研究成果,強化理論創新和實際應用價值,建立健全定性與定量評估相結合的分類評價标準體系,尊重教師的實際科研貢獻,鼓勵學術合作,增強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公信力。

開放評價原則。在完善以同行專家評價為主的評價機制基礎上,擴大評價參與範圍,引入多元開放評價機制,引入評價答辯制度,堅持同行評議、專家評議、社會評議、部門評議相互結合、互為補充,形成主管部門、行業企業、專家同行三位一體的多元開放長效評價機制。

誠信公正原則。完善評價制度、回避制度、監督制度、公示制度、反饋制度、懲戒制度,建立健全專家信用評估制度,探索評價結果的公開、共享模式,最大限度地維護評價結果的公信力。

四、評價辦法

以提升質量為導向,以高端評價為基準,加強對常規成果、社會服務、社會影響、國際交流等學術形式的統籌評價,尊重學術研究的多樣性,重視團隊建設、加強特區建設、實施學術差異性評價,建立健全學術評價體制機制,維護學術研究的榮譽性和公正性。

1. 堅持學術評價的質量導向,制定适合評價的政治标準和質量标準,正确把握好質量和數量的關系,注重原創性、創新性,進一步調整學術刊物認定辦法和研究報告類成果認定細則,适當弱化出版社評價、刊物評價等定量評價。堅持代表作制度,堅持學者主體的評價地位。

2.堅持服務國家需求和引領學術發展的評價方向,瞄準高端智庫,增強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能力,拓展服務社會的成果認定範疇,注重高端性和綜合影響力。

3.充分利用學科和學術資源優勢,引領社會思潮,圍繞戰略研究、政策建言、社會服務和輿情介入,合理評價具有理論性、學術性并獲得明顯良性社會傳播效果的網絡文章、社會評論、時政解讀等工作和成果。

4.鼓勵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走出去,提升境外學術影響力,有效利用各種宣介形式,進一步強化高水平SSCIA&HCI期刊作用,合理圍繞推介學術成果、推進重大國際合作、搭建高端國際交流平台、推動中華文化傳播等方面開展相應評價。

5.正确認識、評價學術團隊的集體貢獻和個人貢獻,鼓勵合作研究和團隊協作,在團隊建設方面設立溢出績效評價指标,提升貢獻認定比率。

6.設立學術特區,堅持有利于學科發展、有利于學術研究、有利于人才培養的原則,基于曆史業績和發展潛力,對于符合條件的機構、團隊、學者納入自評、免評等學術潛力認可範圍,實施長期評價與短期考核相結合,堅持綜合科研能力評估。

7.保障學術研究的獨立性、差異性,對于不同學科、不同學者、不同學術形式設立相應的認定标準;鼓勵學科間的交叉研究,支持新學科、新方向、新領域的合作研究;體育、藝術學科納入評價範圍,支持創作型創新研究。

8.豐富評價形式,加強同行評議,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專家學者三位一體,充分發揮行業部門的作用,增強學術評價的針對性和權威性,有效踐行質量标準體系,利用答辯評議、會議評估、網評函評等形式,完善學術評價的多元性。

9.建立涵蓋政府部門、行業企業、學術同行的大評審數據庫,建立評價專家庫,加強匿名評價,健全評價專家信譽管理制度,制定專家遴選、評審、淘汰規則,維護評審的公正性、權威性、有效性。

10.堅持學術道德一票否決制,确保學術研究合規、合法、合理,明确學術道德舉報、辯護、仲裁标準程序,維護教師利益、匡正學術風氣、淨化學術共同體。

五、組織保障

成立學校哲學社會科學改革發展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指導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體制改革工作。社會科學處具體負責評價體系改革的相關細則的制定、實施工作。充分發揮基層單位領導班子和學術委員會在學術評價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凝心聚力、形成共識,共同推進改革發展。

 

附件:伟德victory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改革工作領導小組成

員名單

 

 

 

 

 

 

 

 

 

 

 

 

 

附件:

伟德victory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評價改革工作

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長:黨委書記、校長

副組長:分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工作的校領導

分管意識形态工作的校領導

  員: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教務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處、人才工作辦公室、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社會科學處等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

  書:社會科學處處長


上一條:關于申報2017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的通知

下一條:關于2017年國家社科基金中華學術外譯項目申報的通知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