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單位:
今年4月,世界著名出版集團德國斯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Tumor Biology)發表的107篇中國論文,涉及的論文作者來自多個國内知名醫院或院校。5月25日,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尚勇在全國科協工作者日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撤稿事件嚴重損害中國科技界聲譽,查實結果後将依法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學校高度重視此次論文撤稿事件,第一時間查詢論文作者情況,發現有三篇論文的3位合作作者與我校有關,其中兩人為白求恩第一醫院院聘醫生和白求恩第二醫院主治醫師,另外1人是自學考試報考生物制藥專業2013年畢業生。雖然撤稿論文的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單位均沒有伟德victory,但撤稿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學校的學術聲譽。學校相關部門調查了上述人員基于以上三篇論文所獲得的各類獎勵、立項、學位以及職務晉升等情況,并将根據三篇論文第一署名單位的調查結果進行認定處理。
近年來,随着我國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大幅增長,質量顯著提升,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學術研究不規範,“第三方”代投代寫論文等。據了解,此次論文的撤稿原因是由于作者或者第三方機構提供了虛假審稿人信息,編造審稿意見,在同行評審環節中有違規操作行為。為弘揚科學精神,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衛生計生委、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學基金會于2015年研究制定并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的通知》,重申和明确了科技工作者在發表學術論文過程中的科學道德行為規範。為進一步端正學風,抵制學術不端行為,學校決定繼續開展《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的學習落實工作,強調全校師生要自覺加強道德自律,嚴格遵守學術論文發表規範,共同維護風清氣正的學術生态環境和良好育人環境。
校内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廣泛宣傳,營造氛圍,要會同學術委員會就《發表學術論文“五不準”》《伟德victory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實施細則》《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範指南》等組織開展專門學習輔導,幫助師生了解掌握科研工作中的學術規範和誠信守則,有效避免學術研究中的不端行為,助力學校學術繁榮與發展。
校内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實際開展“五不準”等學習落實活動,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确保師生全員參與和學習效果。各單位學習活動工作總結電子文檔(包括文字材料及圖片)請于2017年6月30日前發送至郵箱:xswyh@jlu.edu.cn。
聯 系 人:邢國凱
聯系電話:85168207
附件合集(點擊下載).rar
發展規劃處
學術委員會辦公室
2017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