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victory東北亞創新基地成功舉辦國際會議——《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的區域經濟與金融合作》
2006年5月31日,由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戰略研究所、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中國伟德victory東北亞研究與東北振興創新基地/東北亞研究中心、哈薩克斯坦埃别爾特基金會聯合舉辦的國際研讨會,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舉行。來自中亞地區各國和俄羅斯、巴基斯坦、印度、蒙古、法國、德國的專家學者80餘人參加了會議。
我校東北亞研究與東北振興創新基地主任朱顯平教授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戰略研究所所長蘇爾達諾夫博士、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副所長邱福林院士共同主持了大會。
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中亞地區區域經濟合作與金融合作。大會就上海合作組織在中亞地區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中亞地區區域合作的主要形式、各國之間的相互關系及未來發展、中亞-南亞-東北亞的合作潛力等問題展開了深入讨論。
本次國際會議是上海合作組織成立5周年和6國元首即将在中國上海舉行峰會之際召開的,會議引起上海合作組織和國際社會的高度重視。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德廣派代表專程由北京前往大會宣讀賀信。上海合作組織副秘書長納雷索夫、歐亞經濟共同體副秘書長普裡姆别托夫、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總統顧問-總統辦公廳外交政策中心耶爾梅克巴耶夫主任、哈薩克斯坦上海合作組織特命全權大使伊曼多索夫等高級官員在大會上發言。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張喜雲以及印度、伊朗、蒙古、巴基斯坦、波蘭、烏茲别克斯坦、歐洲委員會等7國(組織)駐哈薩克斯坦的大使、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吉爾吉斯斯坦、法國、德國、日本、歐盟駐哈薩克斯坦的參贊、領事或辦事處代表列席聽取會議代表的發言。
朱顯平教授作了題為《中國與中亞國家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從打造經濟增長的空間和産業引擎起步邁向制度化合作》的大會發言,闡述了關于中國和中亞地區區域合作的模式——确立增長導向的漸進合作模式的必要性、增長導向的漸進合作模式的戰略目标、經濟增長的空間和産業引擎的選擇、保持由功能性合作邁向制度化合作的靈活性等問題的觀點;指出了可以帶動中國-中亞區域發展的空間增長極:中吉烏國際鐵路在内的新亞歐大陸橋鐵路沿線地區;伊犁河、額爾齊斯河流域;塔城——裕民——阿克鬥卡三角區;霍爾果斯(中、哈)雙子城,以及可能在相當長的時期内充當中國與中亞國家的強勁增長引擎的産業:跨國能源資源産業集群和國際旅遊産業集群;并向與會代表提出建議:(1)在多邊合作機制層面,在發揮上海合作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亞洲開發銀行、新亞歐大陸橋國際協調機制作用的基礎上,建立中國-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委員會;(2)在地方政府合作機制層面,建立地方政府領導人定期會晤及受其領導的專家會議機制;(3)建立重要産業的由企業家組成的産業咨詢協調機制。
哈薩克斯坦國家電視台和哈薩克斯坦的多家報紙對國際會議進行了專題報道。中國人民日報駐中亞五國的記者以内參的形式對會議作了報道。
成功聯合舉辦中亞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國際會議,對我校的學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十五”“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極大促進了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和整合,為新興學科的建立和發展創造了條件,傳統學科和領域的研究内容、體系和方法都發生了變化。由于在東北亞跨國區域合作研究的基礎上,開展了中國與中亞等周邊國家跨國區域合作研究,我校在國内區域經濟學界率先打造的新興學科領域——跨國區域經濟合作——日臻成熟。随着對我國與周邊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研究的深入開展和理論體系的完善,這一學科領域有望成為我校的優勢、特點和品牌。
(東北亞研究院 2006年06月06日 13: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