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索

學術信息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學術信息 > 正文

東北亞區域和平與發展第九次國際學術研讨會—21世紀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日期:2003-09-15 點擊數:
東北亞區域和平與發展第九次國際學術研讨會—21世紀區域經濟合作模式


  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發展第九次國際學術研讨會是在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出現重大轉機和亞洲經濟重現經濟增長之時召開的,這對我們正确認識新世紀東北亞地區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探索面向21世紀的東北亞區域和平、合作與發展的新途徑、新模式,進一步推動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會議期間,來自國内外100多位代表就21世紀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其中,有23位代表做了大會發言,有多位代表做了自由發言,闡述了他們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許多有見地的觀點。主要涉及以下幾個問題:

  一、 關于21世紀中日韓經濟合作與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問題

  與會代表一緻認為,冷戰後,東北亞各國在緻力于改善雙邊和多邊關心的同時,基于地緣優勢和經濟互補優勢提出了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經過十餘年的探索,區域合作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就,形成了以地方國際合作為主的區域合作推進模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經濟一體化更無進展。“時至今日,這個地區尚未形成由各國中央政府之間簽定協議的制度化的經濟合作組織,從而尚未形成強有力的規範的運作機制”。這與當代日益加快世界經濟全球化和集團化極不相稱。基于此,有的代表提出,在人類跨入21世紀之際,應當把創建“中日韓經濟合作體”提到曆史日程上來,也就是說,在東北亞地區政治經濟情況複雜,在短期内難以形成包羅東北亞地區所有國家的經濟合作組織的情況下,為使區域經濟合作有一個大的突破,東北亞三個最重要的國家中日韓三國應該先行一步,建立經濟合作體,突出重點,以點帶面,以點促面,以此來推動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有的代表指出,建立中日韓三國“經濟合作體”,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和優勢,貿易規模的擴大和直接投資的發展使中日韓三國潛在的互補優勢正在轉變為現實優勢,奠定了中日韓建立“經濟合作體”的物質基礎;市場經濟制度成為三國建立“經濟合作體”的制度基礎;IT革命和中日韓三國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建立中日韓“經濟合作體”提供了技術基礎。就建立中日韓“經濟合作體”的具體實施來看,有代表認為比較現實的是締結中日韓三國自由貿易協定,建立自由貿易區,推動三國自由貿易的發展。由于三國經濟發展水平存和産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應該在比較利益明顯和技術水平相近的相對成熟的産業首先締結自由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先限定在特定産業,不急于擴展。另外,有的代表提出了更為具體的經濟合作體模式,即“東亞地中海自由貿易圈”構想,這一構想不但包括了中日韓三國,而且把朝、俄、蒙也納入其中,其性質是一個東北亞地方性自由貿易圈。這一地方性自由貿易圈的順利運行無疑有利于以自由貿易為載體的中日韓經濟合作體的建立,因為從目前看,中日韓三國尚不具備直接建立全國性的自由貿易區,因此,“東亞地中海自由貿易圈”可以作為中日韓三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突破口與實驗區,随着條件的成熟,再進一步擴展。除此而外,代表們還就中韓之間的經濟合作提出了建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代表指出,中韓兩國在貿易和直接投資不斷擴大的基礎上,雙方正在探索超越單純貿易和投資的新型合作模式——産業合作,圖們江流域的國際開發将為中韓兩國的産業合作提供新的機遇,從戰略意義上看,中韓兩國面向21世紀的産業合作将沖破兩國關系的現有框架,為建立地區經濟合作體發揮聯合的力量。還有的代表提出“連接東北三省與朝鮮半島”的經濟合作方案,主張加強朝鮮半島與中國東北三省經濟合作,以此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這些觀點和建議拓寬了東北亞問題研究思路,無論是對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理論研究還是對實踐發展都具有建設性意義。

  二、 關于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圖們江國際開放問題

  飽受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打擊的亞洲經濟已經步入了經濟複蘇之路。與會東北一緻認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在新世紀和新的經濟環境下将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和曆史階段。環海經濟合作進一步發展,内陸沿邊合作日漸成熟,城市協作網絡已經初步形成。有的代表在詳盡分析東北亞政治經濟合作50年曆史的基礎上提出了東北亞合作的目标模式,即建立以松散型合作體制為基礎,以多層次合作關系為主軸的優勢互補、共同開發的合作目标。有的代表強調指出,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應該借鑒APEC所堅持的行之有效的原則,即在堅持多樣性的基礎上,堅持漸進性、靈活性和公開性,在經濟一體化落後的地區,堅持漸進性是區域經濟合作進程的靈魂。
  許多代表在分析東北亞區域主要國家政治經濟曆史和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合作的發展方向。有代表指出,中國加入WTO有利于扭轉對東北亞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認識;有利于掃除經濟合作中的制度障礙,增加制度共性;減少美國對推進東北亞地區一體化的阻力。有的代表提出,在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中,韓國應當起主導作用,一個發展的、發達的東北亞将成為韓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新的生産與技術資源的源泉,這有利于韓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實現現代化。韓國與中國的分工合作對于東北亞地區的政治經濟平衡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此兩國應當構築信任體制,加強合作,推動中韓自由貿易發展,為創立東北亞經濟圈而共同努力。有的代表在分析俄羅斯經濟現狀基礎上指出,俄羅斯在東北亞的國際合作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普京執政後,俄羅斯經濟狀況有所好轉,但其經濟的持續發展既取決于國際與國内的經濟環境,也取決于經濟政策的正确與否,這一點,直接影響俄羅斯在東北亞國際合作中的作用。有的代表還分析了中俄能源合作的現狀與前景,指出中俄兩國在能源的開發與運輸方面的合作已經起步,其特點是合作規模巨大,得到了兩國政府、地方當局和商業公司的積極推動與支持,合作正在逐步擴大和深化。
  就圖們江國際開發問題,有的代表在分析圖們江國際開發現狀和各種有利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了圖們江地區國際開發的近期和中期目标,即促進三個自由經濟區之間的人員、資金、技術和物質的自由流動,在這一地區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較完整的統一市場,使這一地區逐步由經濟一體化走向管理一體化,最終實現建立跨國自由經濟區的目标。有的代表則在分析圖們江國際開發有利的國内外環境的基礎上,提出了當前珲春暨圖們江地區開發開放的工作重點是抓住曆史機遇,全面啟動珲春出口加工區的建設;圍繞關鍵問題,推進珲春的對外開發;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的需要,抓緊培育優勢産業;抓好各類市場建設,盡快形成跨國商品集散地。此外,有的代表還對圖們江地區的物流線路開發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指出了物流線路開發現狀與問題點,為圖們江地區指明了物流開發的重點和方向。
  還有的代表對東北亞區域旅遊也進行了研究,指出制約東北亞旅遊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在減少,旅遊的門戶在開發,旅遊環境在改善,東北亞的旅遊市場正在由初期“單向”旅遊市場轉變為“雙向”旅遊市場,可以說,東北亞區域旅遊開始走向“全方位”發展的軌道。相信東北亞各國能在旅遊領域攜起手來,為在21世紀把東北亞地區建成國際旅遊區這一發展遠景而做出積極有效的能力。

  三、 關于東北亞區域人口、社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可持續發展是21世紀東北亞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與會代表對這一問題發表了見解與觀點。有代表指出,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的協調發展,人口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人口的數量、人口的質量、人口的結構等内在的人口變動對可持續發展具有直接的制約和影響。東北亞各國都已經進入了人口的低生育、低增長階段,急劇的人口老齡化将對東北亞各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勞動力資源、乃至經濟發展帶來諸多的影響,在探讨21世紀東北亞區域人口與社會可持續發展道路問題時,人力資源的開發與互補、環境保護領域的積極合作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有的代表在分析東北亞各國勞動力資源結構、特點以及對經濟的影響的基礎上,提出了東北亞區域勞動力資源共享模式,即日本的“輸入與海外雇傭相結合”的模式,俄羅斯的“多層次、大批量輸入”模式,韓國的“輸入與輸出相結合”模式,中國的“多輸出、少輸入”模式。有的代表指出,人力資源開發進程及其結構的合理化直接促進了就業的擴大,有力地促進了整個經濟的發展。日韓兩國由于人力資源的開發進程的加快及其結構的合理化,把原來嚴重的失業壓力轉化為就業擴大的動力,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值得東北亞其他國家學習。此外,也有代表從東亞經濟發展的文化背景方面分析了儒教文化圈的形成曆史,它與東亞經濟發展的關系,提出了它對東亞各國與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是通過倫理精神及其價值體系的導向而實現的理論觀點。
  關于中國東北經濟,有的代表認為東北經濟正處在結構性危機之中,要迎接新曙光尚需時日,須用大手筆實現一系列的創新并指出最重要的是認識東北的特殊區情,探索一條“中國先發地區”發展的新路。還有的代表對東北三省的産業結構的演變進行了結構分析,提出了以新興産業為方向,高技術産業先行,傳統産業技術改造與扶植新興産業相結合以及農村産業化的總體發展戰略
  此外,有的代表對構建東亞區域貨币體系提出了創造性的構想,指出東亞區域貨币體系本質上是一種東亞區域範圍内的貨币合作機制,它的最終目标是在保證貨币的可兌換性的基礎上,在區域内實現固定彙率制度或使用同一種貨币,對區域外則共同采取浮動彙率制度。構建東亞貨币區域體系的目的不僅僅是确定一種穩定的彙率機制,還在于建立一整套有關财政金融信息批露、監督、預警和救助的制度。這一貨币體系的建立無疑會促進該地區的穩定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四、 于東北亞區域大國關系與和平穩定問題

  與會代表一緻認為,一個穩定、和平的東北亞有利于各國經濟的發展,也是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一體化的基礎。有的代表指出,東北亞地區由于大國間的利益糾葛和矛盾沖突,和平與穩定的機制和框架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構築多國協調機制是東北亞今後勢不可當的潮流。有代表指出,冷戰後的日美安保體制對東北亞地區的安全構成了威脅,具有極大的破壞性。也有的代表指出,進入21世紀,美國獨霸的局面不會永久持續下去,日美同盟也不會永久不變,我們必須想到日美同盟的解體終将到來,為此必須緻力于一個和平的體制框架來取代日美兩國間的同盟關系。有代表指出,中國作為東北亞的重要國家在地緣戰略中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其戰略是“立足亞太,穩定周邊”,努力建立穩定的大國關系機制,妥善處理朝鮮半島南北關系,實行“擱置争議,共同開發”的方針,因此,中國是地區安全的重要的力量和維護者。就中俄戰略夥伴關系,有代表指出它是兩國戰略利益的需要,也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需要,有利于推動世界多極化的進程。就朝鮮半島問題,與會代表認為朝韓首腦會談,有利于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從而使東北亞區域的國際政治環境趨于好轉,這對于構築21世紀大國之間穩定的協調機制具有積極影響。


(院辦公室 2003年09月15日 09:14:31)

上一條:東北亞地區和平與發展第十次國際學術研讨會

下一條:第三次中韓學術研讨會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