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索

科學研究

當前位置: 網站首頁 > 科學研究 > 正文

關于董偉副教授新著《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

日期:2011-06-22 點擊數:
關于董偉副教授新著《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



  2011年5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我院董偉副教授的《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一書,是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面臨的複雜多變的新形勢,綜合了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理論而展開的跨學科研究成果。該書對當今時代主流思潮——新自由主義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在反思經濟制度形成的前提、根據、标準和尺度以及制度與結構的關系之後,提出了具有一定建樹和原創性的理論觀點,為正視和把握當今人類社會走向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人類社會無論處于哪個時代都有其主流社會思潮,在規範、影響着人們的行為方式,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而影響改變着社會的運行軌迹。本書對當今時代主流思潮—新自由主義的分析,是在後危機這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展開的。
  全球化是這一時代的主要特征,同時也正是因此使2008年發生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很快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現今全球進入後危機時代,在這一時期,全球經濟複蘇步履維艱,明顯地呈現出全球危機後的焦慮,揮之不去的陰影一直籠罩着整個世界。不僅如此,2010年末到2011年初,北非、中東地區的一些國家發生的“茉莉花革命”引發了劇烈的社會動蕩;2011年3月發生在日本的核危機,曾帶來了全球恐慌;利比亞戰争預示了全球格局變動的不确定性;一些明感的經濟學家預見了下一次危機---政府債務危機正在逼近。如此等等。這些事件背後有着極其複雜曆史背景,蘊含着後危機時代尖銳的社會矛盾。産生這一問題的根源是對西方乃至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産生重大影響的新自由主義思潮,這已成為理論界、政界的普遍共識。
  對此,美國全球發展中心主席南希•伯索爾、美國斯坦福大學弗裡曼-斯波格利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弗朗西斯•福山近期呼籲,在後危機時代要對新自由主義模式進行重新審視。可見,大變革、大調整成為後危機時代全球社會的輿論主題,其焦點指向新自由主義。
  當然,作為理論思潮的另兩種形式:社會民主主義的複興、信息主義對網絡權力的擴張,也對當代世界産生了一定的影響,但這還不足以取代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強勢。因此,在後危機時代,以當今時代變遷為背景,從理論深層重新反思新自由主義,這是關人類社會未來的走向。
  圍繞着新自由主義思潮的研究成果雖然很多,但面對後危機時代國際社會的新形勢,如何對新自由主義進行深層次的揭示,則是一個新的課題。
  對于大多數人來新自由主義已成為耳熟能詳的話題,但是有兩點往往被人所忽視,第一國際金融危機以前我國理論界對新自由主義的評析是采取批判的角度,實踐上在某種程度上接納了新自由主義的一些原則,理論與實踐存在一定的差異,特别是“中國模式”的出現,則更需要重新解釋新自由主義;國際金融危機後,國内外學界掀起了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包括其理論形态——新自由主義)的高潮,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必然引發經濟危機等等。這無疑是老調重談。顯而易見,如果把“中國模式”與新自由主義對立起來,那麼,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就失去了制度創新的基礎;如果把國際金融危機緊緊歸結為資本主義制度本身,而把金融的全球化,或者稱為貨币的國際化抛到一邊,那麼這種理論探讨也許是失敗的,最起碼是不全面的。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理論界無視新的時代特征,對主流理論思潮不加以界說的話,那末未來新的危機來臨仍不可避免。另外,對日本核危機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自然災害的認識層面是遠遠不夠的,它隐含着風險社會尖銳的社會矛盾。可見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反思主流思潮是十分必要的。
  本書強調反思,意在追問當代理論與現實的統一性,也就是探究思維與存在的更深層關系問題,從而提升人們的思想境界,實現思維邏輯的層次躍進。為此,書中提出了社會結構維度的概念,這是要為分析社會發展進程中理論與實踐關系提供依據。
  書中提出:制度與結構在同時态上是平面化的相互關系,反映了二者的相互融合性;在曆時态上則是一個運動的過程。往往新的制度的建立不僅受到社會結構諸因素的制約,而且還受到一個民族國家曆史、文化的深遠影響。這一觀點一方面揭示了制度結構關系的原理;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制度——結構的矛盾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曆史性課題。書中還提出,社會生産方式決定制度選擇,社會結構決定了經濟制度的存在形式和性質。國内學界一時間偏重于用新自由主義的方法解讀中國的改革,帶有某種片面性和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制度設計在某種程度上與後發展國家存在結構性矛盾。
  董偉副教授撰寫的《後危機時代:制度與結構的反思》一書與其他研究新自由主義的方式不同,不是直接對新自由主義進行評析,作者采取制度與結構反思的視角,全面系統地闡釋了新自由主義如何從一種理論思潮演變一種經濟制度,以及這種制度選擇或安排産生的結構性障礙隐含着怎樣的思想前提。既有充分肯定其積極作用一面,又提出其弊端,以及對其進行倫理約束的必要性。并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模式代表了未來走向。這種研究為深刻理解當今世界所發生的一系列重大的現實問題(包括日本核危機),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為當今時代評析新自由主義開辟了新的理論空間。


 

(東北亞研究院 2011年06月22日 08:30:40)

上一條:中國社會主義改革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下一條:朱顯平教授出席“社會科學研究助推長吉圖開發開放”座談會

Baidu
sogou